Measurement Theory
討論重點項目:
簡易說明: - 電磁流量計是基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來測量流體流量。當導電流體在磁場中流動時,會產生與流速成正比的電壓,電壓被電極接收並轉換為測量數據 - 電磁流量計的主要組成包含不鏽鋼製測量管、絕緣材料內襯、生成磁場的線圈,以及用來偵測電壓變化的電極 - 這類流量計的一大優勢是它們不會受到流體壓力、溫度或粘度的影響,因此可以廣泛被應用在不同的工業領域 電磁流量計的測量原理與應用優勢 電磁流量計(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),也稱為Magmeters 或 Magnetic Flowmeters,自 1939 年以來便開始被應用於工業領域。瑞士發明家 Bonaventura Thürlemann 神父(1909–1997)是這項技術工業化應用的先驅。 然而,其背後的物理現象早在很久以前便已被發現。英國物理學家麥可·法拉第 (Michael Faraday, 1791–1867) 發現,當一導電金屬棒 (長度 L) 以速度 (v) 通過磁場 (B) 時,棒子的兩端會產生電壓 (induced voltage, Ue)。法拉第進一步發現,產生的電壓大小和運動速度 (v) 、磁場強度 (B) 成正比。
在電磁流量計中,通過測量管內的導電流體就相當於法拉第實驗中的金屬棒。而測量管兩側的磁場由線圈產生,磁場強度保持恆定。藉由管內的電極檢測流體通過磁場時所產生的電壓。其中測量管會以非導電材質 (例如聚氨酯、硬橡膠、PTFE、PFA 等) 作為內襯以絕緣。而根據公式得知感應電壓 (Ue) 和流速 (v) 成正比,當已知管道截面積 (A),便可以輕鬆計算出體積流量 (QV)。 運用這種測量原理的流量計主要優勢在於,不會受到壓力、溫度及黏度的影響,且流速分佈對於測量結果的影響非常小,因此電磁流量計被廣泛的運用在工業應用中。 機械設計與結構
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磁場 現行電磁流量計多採用脈衝直流電 (Pulsed Direct Current, DC) 產生磁場,就是所謂的「脈衝直流磁場 (Pulsed DC Field)」。磁場極性會週期性的反轉,電極上相鄰的兩次測量電壓 (U+, U–) 的極性相反。通過兩次測量值計算得出的差值即為感應電壓 (Uflow)。
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消除干擾電壓,計算出的電壓對應平均流速,最終由電子設備轉換為體積流量信號,並以標準信號輸出 (例如 4–20 mA)。 Endress+Hauser 的技術創新:超越標準的關鍵特性獨家技術-Heartbeat Technology
精確與穩定的實現:Endress+Hauser 的核心技術解析感測器與信號處理的穩定性
流速檢測靈敏度
內襯與電極設計
法拉第定律的實現細節
常見問題解答測量結果是否會受到流體導電度影響?
總結來說,電磁流量計是基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測量原理,並且具有不受壓力、溫度及黏度影響的優勢,因此是工業製程中流量監控的常見選擇。無論是在材料設計上採用耐久與具有化學抗性的內襯,還是利用脈衝直流磁場技術來提升測量準確度,電磁流量計都展現了卓越的性能與適應性。Endress+Hauser 的電磁流量計更進一步將這些核心特性結合,配合 Heartbeat Technology 等技術,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、可靠的解決方案。這不僅幫助企業優化製程控制,更確保其在複雜工業應用中的穩健表現。選擇合適的電磁流量計,便是邁向成功製程管理的第一步。
|